晋景公究竟有多强?对外打服秦齐楚,对内解决豪门望族_楚国_晋国_晋军

你的位置:门徒注册 > 最新动态 > 晋景公究竟有多强?对外打服秦齐楚,对内解决豪门望族_楚国_晋国_晋军
晋景公究竟有多强?对外打服秦齐楚,对内解决豪门望族_楚国_晋国_晋军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赵穿杀死晋灵公后,权臣赵盾立刻扶持晋灵公的叔叔登基为君,即历史上的晋成公。晋成公做了六年国君后因病去世,其子公子据继承王位,史称晋景公。

晋景公是个名副其实的战争狂人。在位二十年间,他打了八场大规模战争,对手均是楚国、齐国、秦国这三大强国,战事频繁且激烈。具体战役如下:

公元前600年,晋景公即位第一年便在柳棼与楚国交战,称为柳棼之战,晋军获得胜利。

公元前599年,晋军再次与楚军于颖北对阵,史称颖北之战,晋国再度获胜。

公元前597年,晋楚两军在邲地交锋,称为邲之战,这场晋军遭遇败绩。

展开剩余76%

公元前594年,晋军与秦军展开争斗,晋军胜利。

公元前591年,晋景公率军与齐国交战,晋国胜利,齐国太子被迫送至晋国做人质。

公元前589年,晋齐再度交锋,晋国获胜。翌年,齐国国君亲自来晋谢罪,并愿向晋景公称臣。

公元前585年,晋楚两军在绕角激战,史称绕角之战,晋军大获全胜。

公元前583年,晋军与楚军再次交战,不仅打败楚国,还击溃了与楚国结盟的蔡国和沈国。

晋景公显然雄心勃勃,力图争夺霸主地位。他继位后,首先锁定了强大的楚国。当时楚庄王尚在位,晋景公几次与其交锋:前两战晋军胜出,第三次却被楚国击败。这失败并非楚军实力突然增强,而是晋国为了防范秦国和齐国可能的夹击,被迫分散兵力。面对楚国这种强敌,必须全力以赴,注意力一旦分散,失败也就难以避免。

秦国和齐国为何施加压力于晋国?显然是因为它们不愿看到均势被打破。当时楚国虽自称霸主,但已是末代霸主,其影响力远不及早期的齐桓公,更难以左右中原三大强国。若晋国继续壮大,形势就变得极为棘手。晋国地理位置优越,一旦称霸,秦国只能被压制在西边,动弹不得;同时,晋国东进也会限制齐国的崛起。基于此,秦齐两国希望维持力量均衡,不让晋国独大。

然而,晋景公显然不信这些。他在败给楚国后,迅速将目标转向秦国和齐国,三次大战使这两国苦不堪言,纷纷求和认输。打完秦齐后,他又转身收拾楚国,连战连捷。

不仅在对外战争上显威风,晋景公对内整顿豪门世族的手段同样强硬。自晋文公时代起,赵氏家族权势鼎盛,甚至曾当庭刺杀国君却毫发无损。晋景公对此极为反感,挥刀斩向赵氏,几乎将赵氏家族灭门。若非最后时刻留下一线生机,后世鼎鼎大名的赵国恐怕难以存在。

如此一位对内外都强势的国君,历史上却鲜有人提及他的辉煌战绩。连他大败秦齐楚的战绩都被忽略,而他铲除赵氏的举动反倒被误解为老态龙钟,甚至其去世也被讥讽成笑柄。

据传有位大师夜观天象,发现晋景公今年无法吃到新麦,便告诉了他。晋景公得知后,麦子成熟时准备了一桌新麦佳肴,请那位大师来品尝,却在动筷前突然腹痛,匆匆上厕所后再未出来,意外身亡,成为后世笑谈。由此可见,文人的笔锋有时比刀剑更为锋利。

回顾晋景公生涯,我敢断言,即使齐桓公、晋文公和楚庄王三人合计,其战绩也不及晋景公一人辉煌。可他为何未被列入春秋五霸?不少文人讥笑他只知征战不修德,故无资格称霸,声称霸主须尊王室。此说荒唐,楚庄王难道尊王室?“问鼎中原”成语又如何解释?中原诸侯自称正统,却在强敌面前谄媚献媚,实在无节。

说起晋景公,必须澄清一个误区:其实并非无人将其列为春秋五霸。比如清代《鲒崎亭集外编》就将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晋襄公、晋景公、晋悼公列为五霸之一。只是这些著作影响力有限,未被主流史学界认可。

晋景公未被主流史学界看重,并非他不修德性,而是称霸时代已近尾声。真正的春秋霸主只有前三位,后来的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,从某种角度看,不过是为春秋时代划上句号,与前三位不可同日而语。

在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时代,尚有许多小国存在,霸主地位相对容易获得。就算楚庄王称霸过程艰难,也未能动摇王权核心,只是打得比较吃力。

而晋景公时期,小国已无足轻重,想称霸只能选择消灭其他三大强国。晋景公虽能屡次击败三国,却未能将其根除。这并非他能力不足,而是时代尚未到彻底兼并的残酷阶段。

发布于:天津市